甚麼是亞斯伯格症?
根據羅娜醫生的看法是:對於一些孩子在幼年時具有典型自閉症的特質,但隨著年齡的成長發展出流利的語言並想與人互動,可是他們對於比較複雜的社交技巧和對話,卻仍有顯著的困難,或智能發展與常人相差不大卻有明顯社交技巧障礙的人。
《 臨床觀察症狀統為》
1.沒有同理心(即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覺)。
2.天真不恰當的行為與單向的反應(只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而不注意別人的反應)。
3.欠缺交友的能力(缺乏同儕互動的能力或互動的慾望)
4.重複學究式的語言。
5.與語言能力無關的溝通障礙。
6.對特定事物強烈的興趣。
7.感覺統合不協調,行動笨拙姿勢怪異。
以下根據前述做較為詳細的敘述:
《社會行為特徵》
亞斯柏格症患者社會行為特質:
1.沒有同儕互動的能力。
2.缺乏同儕互動的慾望(小時候)。
3.無法辨別社會性的線索(因此會不自覺的說出激怒或得罪別人的話)。
4.在社會和情緒方面有不適當的行為。
5.有非語言的溝通障礙(如手勢非常少,肢體語言笨拙,少有臉部表情或有不恰當的表情,注視他人的眼光僵硬而奇特,不會用眼神傳遞訊息或與人過度靠近,無法察覺不成文的社會行為規範也很難順應情境修正自己的行為(因此會不自覺的說出激怒或得罪別人的話)。
6.不容易了解他人細微的情緒,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也不尋常。
★教育策略
適當的社會行為學習計畫:
a.利用社會性故事幫助此症的孩子擷取線索,了解他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反應,父母當孩子最好的朋友,和他玩遊戲,教他如何開始遊戲、繼續和如何結束遊戲,如何在遊戲中保持彈性合作和與人分享。
b.教師在教室裡可以讓其他孩子的表現成為參考範例,鼓勵孩子參加合作性的遊戲,鼓勵發展友誼並且教導知道,除了老師之外還有其他同學可以求助。
c.成立社交技巧學習小組,這些小組可以提供機會讓患者得以學習和練習某些進階的社會互動的能力(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d.製作教材,利用圖片或錄影帶的方式,先讓孩子可以解讀別人的情緒,也教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可鼓勵寫日記)。
《語言表達的特質》
研究顯示:大約百分之五十亞斯柏格症的患者在語言方面 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但最遲到五歲前大致可發展出較流暢的說話,但是對語用(語言的使用和社會情境的關係)、語意和音律上會有困難。例如:講一些不相關的話 或問一些不相關的問題;難理解一字多義或雙關語(認為別人的想法一定和他自己的想法一樣或一個人只要怎麼說他就一定真得這麼想);口語表達時會有奇怪的音 高或節奏。他們常以表面字義來理解語言,也常會發生使用不適當的開場白(令對方難堪),或隨意插入別人對話的情形,如此一來會影響到他的人際關係。
★因應策略
a.亞斯柏格症的患者需要學習說話的藝術,在角色演練前先解釋面對不同的情況時,為何有些開場白不適合,再演練適合的對應方式,利用說話課或表演藝術課練習說話的技巧。
b.另 外還要教導孩子在聽不懂時要求助,教會他說:〝我不太懂你的意思,請再說一次〞,或說〝我要想一想〞,並且培養孩子說〝我不知道〞的信心(亞斯柏格症的患 者很擔心人家說他笨),否則他會只談他熟悉的主題。也要教導孩子犯錯或不知所措時安全又好記的句子。例如:我不是故意的或很抱歉我不清楚你希望我做什麼。
c.教導他察覺對話中、回應、中斷或改變話題的情境線索(亞斯柏格症的患者容易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常有打斷別人說話的事)。
d.亞斯柏格症的患者以表面字義來理解語言,聽不懂雙關語或譬喻笑話,因此跟孩子說話時,對一些明喻或暗喻的話,要多加解釋以免孩子產生誤解。也儘量避免使用抽象和模糊的字句。
e.面對會自言自語的患者,他可能藉著不斷重覆話語來反覆思索話語的意義,或幫助自己釐清思緒,只是他太專注而忽略了別人的看法。(可能引來嘲笑)因此,要訓練孩子試著用想的,或者小聲說就可以了,尤其是有別人在的場合。
《特殊興趣與例行程序》
亞斯柏格症的患者有兩個受到重視的特質:
其一是著迷於特殊的興趣,因而佔據了患者的時間和對話的主題。
其二是對某些生活例行程序的堅持。(這是因為其持續性 會對家庭生活影響鉅大所以受到重視)。通常患者的特殊癖好有其發展的軌跡,如漸漸從蒐集物品進展到特定的主題,患童常會建立一套生活常規,父母如沒有配合 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患童就會焦慮與沮喪,而這種強烈的興趣行為並不同於強迫症。(因為亞斯柏格症的患者,真心投入,享受其趣,又不想抗拒它)。
★因應策略
如何與他們的特殊興趣與例行程序相處:
a.控制從事特殊興趣活動的時間,(可用計時器或時鐘來計算)時間一到就必須停止,他停下來後可容許他做另外一件他有興趣的事,並且把它移開。(所謂眼不見為淨)。
b.另一個方法是:建設性的引導,培養專長。也就是說把他有興趣的事物,融入我們希望他從事的活動當中,或者以特殊的興趣為主題,以此多從事社會性的互動,或發展為特殊專長(例如:成為電腦高手)。有特殊專長對其自尊心的建立很有幫助,甚至可藉此贏得友誼。
c.例行程序:相對於新奇混亂和不確定,固定的例行生活程序讓生活變得可以預期,也帶來秩序感,因而降低了亞斯柏格症患者的焦慮,但是為了防止這種例行程序過度發展,父母可以做一張時間行程表,讓他清楚的知道有那些事情要做,也知道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
d.把亞斯柏格症患者特殊興趣當做增強物,也就是說把患者可以投入該項嗜好的時間當作獎勵,只要他有做好我們要他做的事情(或功課),他就會有多少時間去從事他喜歡做的活動。
e.對一個社會生活適應困難的人而言,興趣的追求是放鬆,也是樂趣,甚至有治療的功能,因此不宜完全禁止其特殊興趣。
《認知方面的特性》
所謂認知就是認識的過程,包括思維學習記憶和想像—
1.心智方面:心智理論的研究發現:正常的孩子大約從四歲會漸漸理解別人有思想,但是亞斯柏格症的患者,他們社會人際溝通的技巧很差,因為他們很難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覺,就算有些患者知道別人的感覺,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有效與正確的回應,所以,他們社會人際的關係差,人緣不佳。
2.智商分佈: 亞斯柏格症患者的智商比較接近正常值,但是他們的語言智商和操作型智商之間,落差相當的大,也就是說患者在字義記憶(有的記憶力過人),常識或算數上很 行,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行。(因此智商測驗的結果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依智商測驗的結果來了解,並且善用孩子的優勢能力,來增加他的自尊心,也可了 解他那方面較弱尋求治療或補救,切記不要以單一分項的得分來詮釋他們整體的能力。
3.想像力: 亞斯柏格症患者可能不照一般傳統的方式來學習和思考,想像力也和一般人不一樣,在認知上沒有彈性,想法也傾向於僵化,不允許改變或失敗,而且他們也不容易 從錯誤中學習,因此常被批評永遠學不會教訓。患者常無法面對錯誤,遇到討論與爭執也總是固執和憤怒。(他們無法辨認有些技巧可以適用於不同的地方)。
4.優勢能力:他們通常有視覺上的優勢(對視聽性的學習方式效果較好)及良好的記憶力。
★教育策略
a.人際關係上:用角色演練或指示的方式,來學習理解別人的想法。
b.鼓勵患者在行動和說話前停→想→做,就是說:先停下來想一想別人可能會有的感覺再決定行動。
c.練習思考各式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加他們接受別人意見的彈性,並且學習如何求助,因此父母 和 老師不只要教他們方法和技巧,還要告訴他們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可以適用。
d.避免批評和同情,有的孩子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肯嘗試任何新的事物,因此,對於學習,應該不要先批評,要多多鼓勵,若是失敗也不要太快給予同情,只要持續提供協助及指導即可。
e.利用他的視覺學習優勢,可以選擇圖像式的教學方式效果佳,例如:使用繪本或電腦光碟來學習,鼓勵圖像視覺化及圖像式思考。
f.生活作息結構化,也就是說:做一張生活作習表,讓他的生活規律化,他有清楚的作息,他的情緒會比較穩定,讀書的效率也會比較好。
《動作笨拙》
研究顯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亞斯柏格症患者有動作協調方面的問題,他們動作不靈活,平衡感欠佳,抓握困難,而且動作發展學習的速度較慢(甚至於會有妥瑞氏症候群)。
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小腦功能不良。
造成的影響:
1.走路與跑步的樣子很難看,容易引來同學的譏笑,導致不願意上體育。
2.接球與丟球的能力不佳,因此失去許多在球場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3.手部精細動作不靈活,因此無法寫出工整正確的字,常讓患者覺得窘迫或生氣。
★因應策略
尋求專業的職能治療
《感官過度敏感》
1.聽覺過度敏感:依據臨床經驗及患者的自述,歸納三類讓患者較難接受的聲音:
第一類是突然,預期之外的噪音;第二類是高音頻連續的聲音(如:吹風機、電鑽聲);第三類是多種混雜聲音的組合(如:教室下課時的吵雜聲)。因應方式—a.避開某些聲音;b.聽音樂阻斷聲音;c.感覺統合的訓練或許有效;d.也可考慮使用耳塞。
2.觸覺方面的敏感,因應方式—a.多買幾件患者可以接受的材質的衣服;b.感覺統合訓練或許有幫助。
3.對食物口感或味道敏感:應避免強迫餵食或以饑餓做為處罰,在患童覺得放鬆和不是太緊張專注的時候嘗試新食物。
留言列表